• <tt id="ioxho"><span id="ioxho"></span></tt>
      1. <ruby id="ioxho"><optgroup id="ioxho"></optgroup></ruby>

          客服服務
          收藏本站
          手機版
          當前位置: 會計網 稅務所得稅正文

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個稅怎么計算

          2022-12-29 15:53  責編:家誼  瀏覽:1576
          來源 會計網
          0

  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個稅計算公式為:應納稅額=應納稅所得額×適用稅率=每次收入額×20%。

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個稅怎么計算

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計算相關規定

            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》第六條第六款規定,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,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,適用比例稅率,稅率為20%。

            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》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,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,以支付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。

            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》第八條規定,所得為有價證券的,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;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,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。

            《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》第十一條規定,股份制企業在分配股息、紅利時,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應得的股息、紅利(即派發紅股),應以派發紅股的股票票面金額為收入額,按利息、股息、紅利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。

            即取得股票股利的,按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。

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解釋

  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,是指個人擁有債權、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。

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納稅期限

            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》(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九號)第十二條,納稅人取得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,財產租賃所得,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,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,有扣繳義務人的,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。

            第十三條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,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,并繳納稅款。

           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,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,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,繳納稅款;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,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。

          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主要內容

            利息,即貨幣的使用費,是貨幣所有人(債權人)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(債務人)處所獲得的報酬。包括存款利息、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利息,以及墊付款、延期付款等利息。

            股息,即股票的利息,是上市公司從提取了公益金、以及公積金的稅后利潤中,按照股息率分發給企業股東的收益。

            紅利,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剩余利潤。

            股息和紅利都是公司給予股東的回報,經常被合起來稱作“股利”。

          文章版權會計網kuaiji.com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          相關問題

          合伙企業進行資金借貸是否屬于債權投資?
          您說的這個問題,之前確實存在不同的認識,也有很多稅企爭議,尤其是在全面營改增后涉及到投資理財產品是否繳納增值稅的問題。 先看看您說的國稅函【2001】84號文: 二、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利息、股息、紅利的征稅問題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、紅利,不并入企業的收入,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,按“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”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。以合伙企業名義對外投資分回利息或者股息、紅利的,應按《通知》所附規定的第五條精神確定各個投資者的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,分別按“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”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。 該文強調的是“對外投資”,投資的特點就是——風險,收益不是固定的!而貸款服務(營改增的叫法)就是利息或利率是固定的。所以,營改增之后很多省市對于企業投資理財產品要求是要征收增值稅,按照貸款服務征收增值稅 一、《銷售服務、無形資產、不動產注釋》(財稅〔2016〕36號)第一條第(五)項第1點所稱“保本收益、報酬、資金占用費、補償金”,是指合同中明確承諾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資收益。金融商品持有期間(含到期)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,不屬于利息或利息性質的收入,不征收增值稅。 二、納稅人購入基金、信托、理財產品等各類資產管理產品持有至到期,不屬于《銷售服務、無形資產、不動產注釋》(財稅〔2016〕36號)第一條第(五)項第4點所稱的金融商品 這兩條規定的核心就是:保本收益的屬于貸款服務,需要交納增值稅;非保本收益,屬于投資,不征收增值稅。 引申到您們的問題上,您們對外如果是收取固定利率的利息或約定收取固定利息的,則屬于貸款服務,您們需要交納增值稅(營改增前交營業稅);如果不是保本收益,則就是投資行為,不需要繳納增值稅。您們現在已經繳納了流轉稅(增值稅或營業稅),說明也是認可了您們是一種貸款服務而非投資行為。 希望以上解釋,能夠幫到您們!
          2020年05月21日
          掃碼關注“ 會計小助手公眾號
          點擊菜單“
          XXXX ”→訂閱即可
          (微信需綁定公眾號才能成功接收提醒)
          2021注會報名入口開通后,將及時給您發送微信通知
          敬請關注
          国产婷婷视频在线观看|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|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电影|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|亚洲国产在线2020最新